用AI教育工具,点亮青少年创新之光

科技 2025-09-30 17:15:46 来源:互联网

摘要:2025年,国家“十四五”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把AI教育纳入战略版图——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关乎孩子未来的力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成为这个时代的共同使命。在这样的浪潮中,上海智位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叶......

2025年,国家“十四五”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把AI教育纳入战略版图——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关乎孩子未来的力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成为这个时代的共同使命。在这样的浪潮中,上海智位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叶琛博士带领团队,于9月17日发布了两款核心产品——“二哈识图2”AI视觉传感器与“Mind+ 2.0”编程平台。它们像两枚关键拼图,构成了从硬件到软件、从学习到实践的完整链路,为青少年搭建了从“技术使用者”到“创新创造者”的成长之路。

技术突破:智能化与易用性并重

“AI不该是遥不可及的黑箱,而应成为孩子手中的画笔。”叶琛博士在发布会上这样阐述产品设计理念。

二哈识图2性能强劲,6TOPS算力带来更快更准的识别能力,并内置20余种即用型AI模型,还能进行训练和多模型联动,实现个性化的应用。比如,多模型串联,二哈识图2先识别手掌关键点的位置,获取隔空画框坐标,再启动物体追踪模型,即可实现隔空框选跟踪的交互体验。通过创新的MCP服务,它能与大模型协作,实现从“视觉识别”到“理解判断”再到“执行操作”的完整智能闭环,让AI真正“触手可及”。

图片1.png

二哈识图2强大性能与多样化应用

配套的Mind+ 2.0则像一位贴心伙伴,把复杂的模型训练流程化繁为简——准备数据、一键训练、导出部署,仅仅三步。即使在网络不稳定,甚至完全离线的课堂和比赛场景中,老师和学生也能轻松完成训练,把更多时间留给创意的诞生。

更妙的是,它的AI智能体节点编辑器,可以让学生自己写提示词,选择不同的大语言模型,把图形化编程和硬件控制结合起来,让作品“活”起来。

教育赋能:从技能培养到创造力激发

叶琛博士始终坚持:真正的AI教育不是堆砌技能,而是赋能与激发创造力

2010年,叶琛带领团队在上海张江创立上海智位机器人,最初以开源硬件为核心,产品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市场需求环境的变化和对公司未来趋势的规划,2013年,公司开始涉足科创教育赛道,2017年正式发布“蘑菇云科创教育”品牌。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体验AI,更要让学生能使用AI去创造。”叶琛说到,所以企业在产品的研发方向上,他希望可以协助老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能通过完整参与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提升数据素养、算法理解能力,并形成系统思维与工程意识。通过生活化的AI项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并培养责任感。比如,学生可以用二哈识图2动手搭建一个小区车辆智能识别系统:先将业主车牌录入摄像头,建立一份‘通行白名单’;车辆到达时,设备自动识别车牌,并由Arduino控制舵机——登记车辆自动放行,陌生车辆则不予通行,轻松实现智能管理。

图片2.png

二哈识图2车牌识别

当然,对任教老师而言,新产品、新模式也为之带来了教学方式的革新,开箱即用的特性和预置的AI模型,让教师无需复杂配置即可直接开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准备的门槛,让教师能更专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上海智位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源于软硬件一体化全链路自主开发能力、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快速迭代的高效能力,此次两款新品的上线,更是直接响应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助力学校培养“新时代AI技术的创造者”。

未来展望:推动教育创新行稳致远

软硬件一体化的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创新的速度,让智位机器人不断响应教育热点,比如《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的落地需求。未来,他们希望把AI软硬件生态带进更多学校,开发覆盖中小学的系统化课程,打造“模型广场”共享平台,让更多资源被协同利用。

“当我们给孩子合适的工具,他们会创造超乎想象的作品。”十五年来,叶琛博士始终相信,技术要回归育人的本质,才能推动教育创新行稳致远。

未来已来。智位机器人用AI为笔,正为下一代绘制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